2019年1月22日,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发展专题培训——“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图书馆二层阅览室举行。本次培训,有幸请来了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向明教授,王富伟和谢萍博士作为学术助理随行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程岚副校长协调组织,陈向明教授在王富伟、谢萍博士陪同下,先进入学校1+3教室,随机观摩了三节实时课堂,感受到了我校学生的活跃和热情。
随后,陈教授来到图书馆二层阅览室,与我校五六十位青年教师举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专业发展工作坊。活动伊始,陈教授组织老师们热身活动:大家围城两个大的圆圈,在内外圈循环互动中,激励大家思考、表达作为老师所具有的优点和目前面对的困惑。
热身活动瞬间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陈教授引导老师们写下各自目前最大的困惑/困难,组内交流、分享、分析: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解决的,哪些是没法解决的?针对可以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性对策。之后,小组代表汇报,全体评议。在这个过程中,陈教授与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其中,有老师提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该小组提出的应对方法是:靠老师的威严,而陈教授指出,单靠威严,学生可能是口服心不服,惟有走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心服口服。还有老师疑惑: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来? 对此,陈教授指出,老师要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是陈教授一直强调的内容,课例研究也要关注学生。
陈教授接着分析了教师职业的显著特征,她指出:教师是一个需要实践,要在行动中反思的职业。教师要多做行动研究。教师做研究有利于培养反思型教师,有利于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和学校文化重构,并且可以使优秀教师丰富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陈教授重点阐释了行动研究中的课例研究应该如何去做。她指出,课例研究以课为单位,有一个3-5人的教师小组。课例研究以设计、授课+观察、反思、改进为一个循环,具体过程如下:
第1步:找到研究的焦点
第2步:规划研究课
第3步:规划研究
第4步:教课、观察、收集证据
第5步:分享、分析证据
第6步:修改课
第7步:重复研究循环
第8步:记录并分享结果
陈教授特别强调,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小组成员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执教和观察员教师一起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但是课堂观察员不要打扰学生,贵在形成详细的记录报告,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录课,记录和分析整个课堂情况。
为了方便教师课例的入门研究,陈教授介绍了日本的课例研究——日本不强迫教师参与课例研究,研究不与教师的评价和晋升挂钩;将观课的关注点从教师转向学生,观课者事先拿到学生名单;观课者全身心投入,与授课者共同体验惊奇和不确定性;观课者不提具体改进建议;教师评议在先,专家点评在后。
陈教授继续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对课例研究还有什么疑问?如何开展课例研究?陈教授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大家的困惑进行了解答。
陈教授请每个小组汇报了自己的疑惑或者对课例研究的一些思考。
谢萍博士和王富伟博士分别点评了我们教师在这次培训中的表现。
之后,程岚副校长征得陈教授意愿,同意将指导我校进行课例研究,全体教师报以热烈掌声。
参加培训的老师与陈向明教授合影留念
本次培训加深了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激励大家平时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关注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情,平时教学中要由思考“自己如何去教”,转化为思考“学生是如何去学的”,后期,陈向明教授将和她的团队引领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青年教师进行一学期的课例研究,进而将学校教科研氛围营造的更为深厚而博远。
撰稿:王乙霞; 摄影:贾景会; 校阅:邓丕来